English

“造车部落”筑路忙

1998-07-18 来源:光明日报 张民华 殷耀 我有话说

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的内蒙古杭锦旗,原本是成吉思汗麾下一个造车部落的驻牧之地。我们在这里不仅体验到了当地的行路难,更欣喜地看到了当地的筑路忙。

旗人大主任达木林就是一名造车部落的后裔。他说,杭锦旗与著名的河套平原隔河相望,但生存条件却是天壤之别。一代又一代的杭锦人生活在水围沙堵之中。连绵的沙漠阻断了他们东进与南下的通道,而蜿蜒的黄河形成了他们北出和西行的天堑。

1958年通车的包兰铁路仅在杭锦旗西端过境15公里,直到1981年才增设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站。站名虽然是杭锦旗站,却远离旗政府驻地150多公里。110国道在杭锦旗境内留下了全旗目前仅有的约20公里黑色路面。另一条从杭锦旗东南过境的109国道又面临库布其与毛乌素两大沙漠的南北夹击,常因天气变化而交通阻断。

由于交通闭塞,当地丰富的资源难以开发利用,杭锦人只好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。

在“苦熬不如苦干,致富必先修路”成为造车部落传人的共识之后,旗委、旗政府决定治沙筑路,突出重围,摆脱贫困。

杭锦人选定一条难度最大、但综合效益也最高的“穿沙公路”来冲破封锁。这条路南起旗政府驻地锡尼镇,向北穿越浩瀚的库布其沙漠的公路,一直跨过黄河,接通包兰铁路和110国道。从而使锡尼镇到包兰铁路的路程缩短了1/3。

我们踏访“穿沙公路”是在一个沙暴肆虐的春日。刚进入库布其沙漠的边缘就看到几十台推土机正顶着狂风推沙筑路。旗委书记白玉岭说,正在施工的是“穿沙公路”的二期工程。而施工难度最大的长52公里的路基已经筑成,目前正在抓紧修建配套的桥涵。

修筑“穿沙公路”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控制住库布其的流沙。杭锦人经过周密的可行性分析,选定了筑路与治沙同步推进的施工方案,成功地在库布其沙漠中辟出了一条长52公里的路基。并于去冬今春建起了总面积1.3万亩的护路固沙带。在一期工程的入口处,一副醒目的对联让我们领略了13万杭锦人执着的追求:开路开放开发,治沙治水致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